• 洞见心理

  • 特质论

    典型代表16PF Hogan ,注重在每个特质上的倾向程度,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


    人格特质理论(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)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。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 高尔顿·奥尔波特(G. W. Allport) 和 雷蒙德·卡特尔 ( Raymond Bernard Cattell)。特质理论认为,特质(Trait)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,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,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。

    第一个特质理论的提出者是高尔顿·奥尔波特 。他和同事对描述人格特征的17 953个形容词进行了研究并逐渐减少到数目较小的一些特质名称上,对高尔顿·威拉德·奥尔波特而言,人的人格是包括各种特质的动力组织,这些特质决定了个体适应的独特性。

    心理学家雷蒙德·卡特尔接受了高尔顿·威拉德·奥尔波特关于人格特质的概念,并在此基础上对特质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。他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。表面特质是由一些互相联系的特性形成的;根源特质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特性,通过因素分析可以发现根源特质是一些单一的因素,是人格的基本成分。 卡特尔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工作,提出了人格的十六种根源特质。根据这十六种根源特质,他编制了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(16PF)

    Hogan测评的HPI心理量表是第一个基于特质论应用于商业环境的职业心理量表。

    broken image

  • 类型论

    典型代表DISC MBTI,将人群分类,强调个体的相似性

    broken image

   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即出现类型论

    古希腊医药学家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不同的体液,即血液、粘液、黄胆汁和黑胆汁,并据此将人区分为四类


    1928年生理心理学家威廉·莫尔顿马斯顿(William Moulton Marston)研究理论发现,从人认知的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来看,由内在情绪展现出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类型。这四种被马斯顿标记为掌控Dominance (D), 引导Inducement (I), 顺从Submission (S), and 服从Compliance (C),即DISC性格类型。

    MBTI 是由Myers和Briggs共同在荣格心理类型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一种人格类型评估工具,MBTI量表在荣格提出的I-E,S-N、T-F维度之外,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:P (知觉) 与J (判断) ,最终构成了一个包含四个维度八个极、十六种人格类型的人格模型。